2006年4月2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草根力量保境安民
本报记者 徐晓 史诗

  慈溪市田央再生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忠伟,是慈溪三北镇“平安建设促进会”的一员。他把去年的工业发展奖金全部捐给了促进会,作为专项奖金。他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:“不要以为企业家只懂得赚钱,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分子,古话说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’,无论是建设‘平安浙江’,还是‘法治浙江’,要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实现目标。”
  刚刚成立的慈溪市三北镇“平安建设促进会”,是目前我省首个由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综治基层民间组织。促进会的发起者、镇党委政法书记毛孟军对此深有感触:“以前我们搞专项活动或者某项中心工作,都是党委政府当主角,群众往往成了配角,有些工作甚至是‘剃头挑子——一头热’,说到底还是群众参与度不高。现在让群众做主,工作开展起来顺利多了。”
  其实,过去几年来,三北镇保持了刑事发案总量位于慈溪最低行列,5类恶性案件零发生、群众安全感位居慈溪前列的好形势,镇政府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宁波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。但工作越是深入下去,镇党委就越是感觉到光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,必须由原先意义上的“管人”变成“共管”,由单向管理变成向双向促进。
  去年年底开始,镇“平安建设促进会”开始筹备。为了给社区和企业保安队伍的见义勇为者给予奖励保障,促进会需要一笔专项基金。大家都觉得这又是一件难事——向企业筹钱往往好心会办坏事,一不小心又会加重企业负担。但出人意料的是,促进会出面筹集资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,许多企业纷纷掏腰包,29.2万元平安专项资金很快就筹集起来了。就像郑忠伟说的,以前是政府办事企业埋单,现在有了促进会这个民间载体,让老百姓自己做主,这钱掏得心甘情愿。
  三北镇不少企业都成立了保安队伍,但是还是免不了有失窃案件的发生。在一次促进会的成员会议上,有人提出来到了后半夜,许多企业保安室往往形同虚设,建议社区保安巡防大队督促企业保安队伍的工作。于是,巡防大队就管起了企业保安室的“闲事”:晚上不定期到各企业抽查,并把抽查到的结果在促进会的内部刊物上“曝光”。这样一来还真管用,再也没有人敢值班时间睡觉了。
  双马村村主任李望的话非常实在:“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。只要让老百姓从‘要我做’变成‘我要做’,天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了。更何况,法治本身就要求提高群众的素质,更应该让群众积极参与到‘平安浙江’和‘法治浙江’的建设中来。”